4月27日,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博思”论坛物理系首届分论坛在瑞安楼705举行,论坛以格物穷理,“博”采众长为主题,本次论坛由物理系党总支承办。
在报告会之前,物理系党总支书记周斌教授为本次博士生创新论坛致辞,充分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鼓励广大博士生参与到博思论坛活动当中来,要善于把握学术交流的机会,展现物理系博士风采。并希望以后该论坛能够持续举办下去,形成一个良好的博士生沟通平台。
物理系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陈珂、光学专业博士黄秋实和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朱秀榕结合研究方向和前沿成果,先后做了题为 《新型非氧化物气凝胶的模板限制反应法合成研究》、《基于多层膜技术的X射线微聚焦波带片研究》和《ICF实验用靶材料及相关靶型的制备研究》的学术报告,并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广泛交流。我系系主任王占山教授及党总支书记周斌教授出席论坛并为博士生报告进行点评。王占山教授和周斌教授针对每位主讲博士的优缺点进行了点评,对每一位主讲人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在场研究生针对主讲主题提出自己的疑问,互相交流了在课题中的难点。
最后王占山教授与在场的研究生交流了在学术科研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向每一位研究生提出了踏实努力做好科研工作的希望。此外,师生间还就如何做好博士等有关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
多听多说多练,多找到机会锻炼自己。
我的第一次报告是在1995年,那是16年前,我还在长春光机所的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教授们非常严格。由于正值上级部门检查评估,因此格外重视那次报告会,把整个东北三省的全部重点实验室的人都召集了过去,让每个实验室的人都要上台去做报告。为了那次报告我几乎讲了30遍,花了两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练习,不停的说。那次报告会的评委老师们异常严厉,在报告会之前,组织方就说:无论作报告的人是研究院还是教授,哪怕是院士,一律只挑他的缺点说,不能说优点。当时有个院士做的报告未达标,下面的评委就很不留情面的指出:你科研上有院士的水平,但做报告还不够院士的资格。到现在我已经作过很多次报告,我常常跟别人说,如果邀请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得提前问清楚,只有给我提供作报告机会的会议我才参加,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继续锻炼自己。
2. 如何作报告。
我以前在重点实验室的时候,王衡山先生曾在一次报告会上给我们讲过如何做好报告。为了做好报告,首先,要评估听报告的群体所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并选择一个恰当的理论深度来准备报告内容。特别是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来自于物理系的不同专业年级,应该定位在大学物理的框架背景之下,难度适中才能够让听众明白讲的内容,把报告做好。其次,在做一个报告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准备,对报告内容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说在报告中可能提到在英国某个城镇的合作项目,就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个项目在英国的哪个城镇哪个实验室,这个项目投资了多少资金,动用了多少科技力量以及中国在这个项目中主要参与了哪个部分的研究等等。只有你准备充分了才能够讲的清楚,听的人也才会觉得你有水平,这个报告也才能够引人注目。最后,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并且在听众心中产生共鸣,这才是一场成功的报告。
3. 何为博士
我读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跟我们说读博士要做到两件事才有资格毕业:一要完成足够的工作量,二是对研究领域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理解的“博士”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要广泛涉猎,对各方面的知识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另一方面是做事,这个“事”和博士的“士”谐音,也就是说要做好做够博士期间的工作。作为博士一定要关注你的研究成果在实际问题中解决了哪些难题,做出了哪些别人没能做出的东西,自己的工作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到底在哪里?一定要突出了自己的特点。否则就意味着这个博士的含金量不高,做的报告也吸引不到观众。换言之也就是创新。
活动现场还发放了的调查问卷,向参加活动的师生征求意见和建议。绝大部分研究生表示几位博士的报告很精彩,评委老师的精辟点评对自己今后的科研工作很有指导意义,今后会继续参加此类活动。此次活动为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使大家拓展了视野,学习了不同课题组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因为第一次举办“博思”论坛物理系分论坛,此次活动在举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事后我们也就举办中的一些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活动举行提供经验和教训,希望以后该活动会成为物理系的一个传统项目,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